4月2日上午,西工大总师思政课“翱翔关爱讲堂——与刘郑国院长面对面”活动在学校校友之家举行。我校杰出校友、中国船舶集团原总经理助理、中国舰船研究院原院长刘郑国总师重返母校,向师生讲述奋斗历程和军工报国情怀,分享新时代创新育人思维。学校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杨铭、校友会副秘书长可方玲、关工委副秘书长张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院长白俊强、副院长昌敏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徐晓峰主持。

活动开始,徐晓峰介绍了刘郑国总师的个人经历和卓越成就,并感谢刘郑国总师能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作为西工大“总师育人文化”的鲜活典范为师生们讲授思政课,也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机会,学习总师的家国情怀、创新魄力与战略视野!


随后,研究院博士生杜博、硕士生华潇潇作为“四个一”访谈小组代表,以面对面交流访谈的形式请刘郑国总师讲述总师之路的军工报国情怀和新时代的育人思维。

访谈中,刘郑国总师回顾了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的校园时光,表明正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在心中埋下了军工报国的种子,做出了投身军工行业的职业选择,并强调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塑造了学校的军工底色。谈到科研经历时,刘郑国总师多次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只有从多个方面创新发力才能实现“仿制”到“原创”的突破。

在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刘郑国总师展望了未来海上无人装备的发展方向,强调智能化时代军工人才需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发展需求。同时建议学校结合国防军工需求,举办一线专家进课堂等实践活动,培养博学多才、兼具系统思维的时代新人。最后,他寄语西工大学子要以“天下工大、世界三航”为目标,积少成多、博学多才、创新发展,在新时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把握机会,围绕舰炮专业技术难点和个人求职选择等问题踊跃发言。刘郑国总师结合实例一一进行解答并鼓励西工大学子应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拓宽知识边界。

张琨代表学校关工委向刘郑国总师颁发校友宣讲员聘书,肯定其作为“总师育人文化”典范的引领作用。

杨铭向刘郑国总师赠送纪念品,感谢他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持续关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和刘郑国总师合影留念,参与访谈活动的两位同学还得到了刘郑国总师赠送的纪念品和亲笔签名。




同学们表示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杜博同学: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获得与刘郑国总师面对面访谈的机会。访谈过程中,刘总的儒雅气度让原本紧张的我逐渐放松,我也深深体会到总师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是因为有刘郑国总师这样的榜样激励,我们西工大学子才能不断追求卓越、勇敢迎接挑战。
雷宝明同学:参加 “总师思政课,翱翔关爱讲堂——与刘郑国院长面对面” 活动,我深受震撼与启发,而最让我心头一暖的是自由提问环节,当我提及职业规划的迷茫时,刘郑国总师讲述了结合个人所长与国家所需的择业观,瞬间驱散了萦绕在我心头的迷雾。他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却用深耕国防三十载的躬行实践让我懂得:所谓 “方向”,从来不是空想而来,而是在扎实筑牢专业根基、主动拥抱时代需求的过程中自然清晰的。这场与总师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样的讲堂,老一辈军工人为国铸剑的赤子之心在我们新一代西工大学子的血脉里悄然续写。
田佳怡同学:很开心能够作为访谈小组成员参与刘郑国总师的交流活动。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总师对我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给予详细的解答。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刘郑国总师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不仅重塑了我的学术认知,更为未来的科研道路点亮了明灯。
此次活动是研究院落实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和我校“四个一”访谈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总师育人文化”在学生思政工作中走深走实的创新探索,通过访谈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深刻领悟了“总师”胸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敢为人先的担当和精益求精的坚守,鼓励同学们将国防情怀与学术前沿深度融合,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文:杜博、雷宝明 图:郭友军、王亦晨 审核:徐晓峰)